治校观察借力科技打造品质课堂,巷头小学全

5月11日上午,余名教师、专家齐聚大朗镇巷头小学,当天大朗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动员大会暨大朗镇巷头小学省级2.0试点校成果展示活动在这里举行。

现场展示了6节课例,举办信息技术赋能教育主题沙龙,学校校长叶艳兰还以《借势“2.0试点校”建设擦亮“创e教育”品牌》为题,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巷头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经验和心得。

借力“互联网+教育”,走“教育与科技同行”的内涵发展之路,从整合课到慕课,再到智慧课堂,从信息技术应用到“创e空间”赋能教学创新,十多年来巷头小学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不断耕耘,已形成颇具特色与办学亮点的乡镇小学信息化名校。

年,巷头小学被确立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省级试点校,同年学校正式确立“创e教育”品牌,并成功入选东莞市第二批品牌学校。校方表示,借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契机,学校接下来将重点着眼于教师微能力提升,继续擦亮品牌扩大影响。

借助“教学神器”打造品质课堂

始创于年,巷头小学的前身为巷头社区陈泰昌创办的“图强小学”初小班,至今已走过90余年的办学历程。将智慧教育手段引入课堂,这所老学校也焕发新风采,其中最为显著的就在于教与学在方式方法上的转变。

“老师上课从以前的一本书,到现在整合互联网资源,教学更加丰富多元。”校长叶艳兰表示,教学组织方式的变化,也让学生有了更多学习探究的空间,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有了明显提高。

“卖泥塘喽,卖泥塘!”展示活动当天,一声吆喝拉开了《青蛙卖泥塘》语文公开课的序幕。这堂展示课曾参加大朗镇赛课并获一等奖,而与之前不同的是,此次展示加入了更多的信息化元素:课中利用希沃白板“趣味填空”带领学生整体感知,借助“班级优化大师”实时评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互动参与中被更好地调动起来。

而在另一边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数学课,主讲老师开课即展示了几幅大数据图表,清晰直观地呈现了课前练习效果,并结合学情实际展开教学;课上,学生在平板电脑上作业一键上传,轻松呈现在教室的公屏上,方便学生在同屏对比中观察学习。

高效的教学,精准的反馈,有趣的互动,这样的课堂在巷头小学遍地开花。活动当天现场还举行了一场信息技术赋能“品质课堂”主题沙龙展示。使用移动授课功能,捕捉课堂精彩瞬间即时共享至公屏,让学生头脑风暴;课前运用大数据诊断学情,以学定教,针对性设计课程内容;巧用希沃白板激趣互动,提高课堂效率,老师教得不累,学生学得有趣……这些被老师们称作“神器”的课堂工具如今被老师们信手拈来,与日常教学巧妙融合。

“调动孩子‘听、看、摸’的感官,能有效焕发孩子的潜能。对于老师来说轻松上手便捷高效,也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孩子的学情。”一位老师在会场这样说道。

信息化特色打响“创e教育”品牌

丰富精彩的课堂呈现背后,是多年来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探索。

年巷头小学6个平板实验班成立,自此学校软硬件升级更新的步伐也愈发加快。如今学校课室统一配一体机、电子班牌,校内建有录播室、室外“阅读驿站”、AR/VR科学实验室、创客室、校园大彩屏等,并相应配套了包括翻转课堂应用平台、电子班务栏班级管理平台、教育资源云平台在内的8个教学与管理应用平台。

而硬件条件的改善最终落点还在课堂教学。随着硬件基础日益完备,学校智能空间建设为师生教学带来的改变也逐渐显现。

基于双线双师的英语教学、基于主题学习的语文教学、基于翻转课堂的数学教学……应用智慧教育环境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巷头小学结合各学科特点,探索出了本校的“创e乐学课堂”模式。课堂直指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坚持“创e慧学课堂六要素”,即让学生有先学的行为、教给学生行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有活跃思维的有效对话、有充满童趣的学科活动、有主题明确的小组分享、有现代媒体手段的应用。

教育信息化之路并非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拥有随迁子女占比七成的学生,这所乡镇小学面对着复杂的校情:学生起点各异、家长素质有别、教师能力不均、学科教学不平,每一项都考验着学校的办学能力。

对此叶艳兰表示,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经验的核心,是摸索出了一套可操作的机制。通过研训结合开展“课堂革命”,以项目建设带动教学改革,同时学校培养了一批骨干老师,以课组为单位进行整组推进,有效推动工作开展。

多年耕耘结硕果,“创e教育”品牌也应运而生——以“创”“e”为学校办学行为的内涵关键因子,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建设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创e教学支撑环境,探索泛在、灵动、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与应用模式,让儿童更多地享受学习与创造的乐趣。用“创e教育”呈现面向未来的乡镇小学新样态,培养具备“五本六能九个一”的未来社会“创e人”,成为学校的办学追求。

就在去年,巷头小学被正式确立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省级试点校,同年学校携“创e教育”品牌也成功入选东莞市第二批品牌学校。

整校推进提升教师“微能力”

伴随着智能设施设备的更新迭代,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信息化办学成效及影响力也日益提升。近四年,巷头小学每年接待来自省内外嘉宾考察交流多人次。学校先后获评为“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中央电化教育馆互联创未来项目联盟学校”“全国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培训基地及优秀学校”等。

作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省级试点校,目前巷头小学围绕着“整校推进、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等内容,已经先行先试启动了教师能力提升工作。叶艳兰表示,结合这一契机,下一阶段学校将重点着眼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28个微能力提升。

校内工作侧重整校推进、全面提升。学校通过能力自查、专家指导进行了教师“微能力”摸底,同时以科组为单位以月为周期制定了校本研修计划,进行集中研修。以此次活动展示课为例,授课教师大多为从业三年以内的新教师,通过新老教师共同备课磨课,带动了全员参与、整校推进。

“让现代技术赋能教学,学生更好地体验学习探索的乐趣,达到‘品质课堂’的要求。同时还要以课堂革命来推动整校的办学水平的提升,包括课程再造以及学校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等。”叶艳兰说。

除此之外,在校外则重在形成辐射效应,带动区域学校提升。例如,去年底巷头小学和大朗镇崇文小学、黄草朗小学签订了信息化联盟校协议。就在本月,黄草朗小学和崇文小学将分别开展平板课堂和ar/vr与学科融合展示活动。校方表示,将通过联盟校的方式进行成果辐射,深入交流,带动其他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毛敏王慧

图片由学校提供

本文来源:南方PLUS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yang114.com/bdyh/yxgj/20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