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阶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年版)最突出的变化之一就是更强调知行合一、学思结合,旨在让学生们既要像“科学家一样探究”,还要像“工程师一样实践”,这无疑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受到各国普遍重视的STEM(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教育,它的核心就是需要学生将科学探究、工程设计、数学方法和信息技术有机统一,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与新一轮科学课程标准倡导的价值导向是一致的。

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展STEM教育与科学课程深度融合的本土化实践,形成了以“普及+进阶+拓展”为路径的课程融合实践样态,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实践能力。

普适型课程注重开放式和应用性

基于学科融合的普适型STEM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在各年级的科学课堂上由科学老师引领实施,一般需要两至三课时。学校对小学科学课程一至六年级教材中“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内容进行了系统规划设计,形成了如“我们的风力小车”“让玩具屋亮起来”“疯狂过山车”等20多个与STEM教育相融合的科学学习项目。

这些学习项目与科学学科核心概念相勾连,使之具有内在逻辑性和外在关联性,避免了课程实施的随意性和碎片化。与以往科学课围绕本节课核心科学概念,学习制作完成一个单项科学小制作所不同的是,这些STEM学习项目更强调学生在任务情境中运用已学知识,通过开发解决方案、检验设计合理性、权衡方案、讨论修正等过程发展工程设计能力。

这样的开放式、应用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限定条件下从初始尝试,到通过编程应用建立科学理解,到优化设计,再到进一步检验,都充分渗透了工程设计的“迭代”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科学与工程的双向联系。

进阶型课程注重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

学校通过基于项目驱动的进阶型STEM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学校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在面向真实世界的情境中,通过一个较为长期的具有创造性的工程设计与开发的STEM项目学习,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项目学习主要凸显以下特征:一是真实性,项目聚焦于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真实的科学问题;二是进阶性,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yang114.com/bdyh/yxgj/205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