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要求,特编制《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
总体发展目标
1城市性质国家创新性城市、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安徽省双核城市之一。
2城市主要职能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和科技教育卫生中心。
3发展目标按照国家、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努力增强省域核心城市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将芜湖建设成为长江流域最具创新能力及更加开放的经济文化强市、最为优美和谐的生态园林城市。
4城市发展规模①人口规模:
市域近期(年)为万人,中期(年)为万人,远期(年)为万人。
②城市规模:
年中心城市人口为万人,城市建设用地平方公里。
③特别政策区:
指市域内产业集中区与承接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其具体位置和范围依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和《芜马城市组群城镇体系规划》确定。
一圈一群两带
一圈一群两带:合肥都市圈、皖北城市群、沿江(皖江)城市带、淮蚌合芜宣发展(轴)带。
芜湖:合肥都市圈重要节点
以合肥为中心,以芜湖、马鞍山、滁州、淮南、六安、桐城市为重要节点,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构筑高铁1小时通勤圈,打造合滁宁、合芜马、合淮、合六、合桐宜等产业发展轴带。推动圈内城市合作构建高水平、多功能、国际化的对外开放平台,加强与全球知名企业和城市的联系与合作,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及要素流动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共同打造优质生态圈,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治,进一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到年,都市圈内形成若干国家级甚至世界级产业集群,人均收入力争达到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建成一批国际化对外开放平台,国际化人居、商务环境明显改善;到年,都市圈内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都市圈。
市域城镇体系
市域构建“两带两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两带”:北沿江城镇发展带和南沿江城镇发展带。
“两轴”:合芜宣城镇发展主轴和巢黄城镇发展次轴。
城市等级结构
一级:芜湖主城,即中心区。
二级:无为、湾沚、繁阳和籍山四个副城,为市属四个县城。
三级:高沟、襄安、石涧、荻港、六郎、许镇、弋江七个新市镇,另有牛蚌、开城、蜀山、严桥、白茆、平铺、陶辛、红杨、三里、何湾、沈港十一个中心镇。
四级:若干个中心村和自然村。
中心城区规划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为:“龙湖为心、两江三城"。
“龙湖为心”:以龙湖生态环境敏感区为自然本底,构筑城市生态绿核,并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储备区域。
“两江三城”:以长江、青弋江—漳河为轴线,形成“江南城区、龙湖新城和江北新城”三大主城区,跨江联动、拥江发展,实现两岸共同繁荣。
综合交通规划
积极打造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高等级航道、民用航空为主干,构建枢纽型、网络型、协调型、环保型综合交通体系。
公共服务规划
商业网点体系
规划形成四级商业网点体系,即市级商业中心、副级市商业中心、区(组团)级商业中心、社区级商业中心。
市级、副市级商业中心侧重城市商贸设施的区域辐射功能;
区(组团)级、社区级商业中心侧重商业设施的便民服务功能。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按照规划,主城和副城建立由“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成的二级医疗服务体系,医院作为补充;
医院实行“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心村卫生室”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市民提供医院和医院以提供区域服务为主,医院提供片区医疗综合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规划形成四级公众文化服务体系,即市级——地区(副城)级——街道(新市镇+中心镇)级——基层社区(中心村)级文化中心。
市级文化中心规划位于江南城区和江北城区,龙湖中心区和四大产业新城、四个副城布置地区级文化中心;
结合新市镇、中心镇和街道设置街道级文化中心;
结合各居住小区和规划中心村布置基层社区级文化中心。
教育服务体系
规划按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就近入学,高中和特殊教育全市平衡,高等教育合理布局”的要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教育设施布局调整,在全省率先建成教育强市,教育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公共体育设施体系
规划按照级——地区(副城)级——街道(新市镇+中心镇)级——基层社区(中心村)四级配置公共体育设施,逐步形成覆盖全市城乡区域的体育设施网络。
江北中心区高标准建设大型综合性市级体育中心,与现状芜湖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共同组成芜湖大型体育设施体系的结构核心,承办国内、省内综合性赛事。
社会福利救助体系
加快养老、儿童福利、社会救助、残疾人服务等社会福利和救助设施建设,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与救助体系。
人口规模展望
远景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万,城镇化水平为90%左右,城镇人口为万左右,江南分布万,江北分布万。
(来源:芜湖市城乡规划局)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