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整个人类徘徊在毁灭的边缘

来源:平民说说

半个世纪多以前,人类差点灭亡?看到这句话,不要觉得这是危言耸听,历史上的年,人类差点走向灭亡。真的只是,差一点点,人类整个文明将毁于一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年10月28日,星期日。这一天,我想全世界的人都守候在广播面前,听一个人接下来的演讲。此时,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时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他即将开始的也不是什么演讲,而是对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回信:

“我非常理解您以及美国人民对于您所称为进攻性武器所感到的忧虑,这的确是一种可怕的武器。“您和我都了解,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武器。为了尽快地消除这一危及和平事业的冲突,为了给渴望和平的各国人民以保证,苏联政府除了此前已下达的该武器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的命令外,现又下达新命令拆除您所称为进攻性的武器,并将它们包装运回苏联。”

在那一刻,全世界的人民都松了一口气,人类历史上的灭顶之灾终于被解除。

故事,还是要从年说起。

年4月17日,名流亡在美国的古巴人,被别有用心的美国中情局人员收买,中情局的工作人员训练和武装了这批古巴人。美国人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利用古巴人的身份潜回到自己的国家,推翻当时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政权。

因为这名被收买的古巴人员是从古巴西海岸的猪湾登陆的,所以被称为“猪湾事件”。

点击此处止痒去湿疹

然而,事实证明了美国人找了一帮猪一样的队友,在不到72小时的时间里,这帮美国扶持的武装力量就被古巴政府给收拾了。90多人当场被击毙,多人成了俘虏。

虽然这种武装政变规模很小,但造成的政治影响却很大。

首先,背后偷袭搞猫腻的行为让美国政府丢尽了脸面。虽然美国政府始终不肯承认,但是全世界都心知肚明,这是美国搞的小把戏。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原先古巴政府与美国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但是出了这样的事情,两国关系开始急剧恶化。

美国这样倒行逆施,背后搞阴谋的行为,直接把古巴逼向了美国当时最大的敌人——苏联。

可以说,“猪湾事件”是古巴导弹危机的根本诱因。

古巴站到了苏联这一边,是让美国人最头疼的,因为古巴的地理位置对美国来讲,实在太重要了。如果把拉美比作美国的后花园的话,那么近在咫尺的古巴,就是放在美国心口的一把刀。

美苏争霸已经进入了白热化,苏联当然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利用这次古巴政府的投怀送抱,苏联方面开始跃跃欲试。

美苏冷战期间,两国实力不相上下。当时的苏联号称拥有全世界最强的陆军,美国则有全世界最强大的空军和海军。虽然说苏联存有的核导弹数量只有美国的八分之一,但是双方拥有的核武器数量,足以摧毁整个地球。

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分别部署了导弹基地,再加上之前部署在德国的导弹基地,可以说苏联的所有工业中心,都在美国的核导弹打击范围内。

也就是说,美国可以在顷刻间让苏联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在这样危险的背景下,苏联一直在找反击的机会。

随着古巴的投怀送抱,苏联方面看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苏联决定冒险在古巴偷偷安装60枚中程核导弹,以应对美国的核导弹危机。

但话又说回来了,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尤其空军力量强大,想要在它眼皮底下安装60枚核导弹,哪有那么容易?但是为了扭转苏联的核导弹危机,苏联方面还是决定赌一次。

不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随着外界传闻越来越强烈,苏联方面硬是咬紧牙关,坚决不肯承认在美国眼皮底下安装了核导弹。

甚至为了打消肯尼迪的怀疑,赫鲁晓夫还特地给肯尼迪写了封信,在信中他明确表示,在美国年11月举行国会选举以前,苏联方面不会采取任何行动,激化矛盾。

然而,早在七月份之前,赫鲁晓夫就命人偷偷将运往古巴的货物改由苏联船只运送,将几十枚导弹和几十架飞机拆开,装到集装箱里运往古巴。

随后,大约有名军事科技人员被陆续送到古巴。据说,这60枚核导弹的威力,每一枚的爆炸威力,都相当于美国当年扔日本广岛的那颗原子弹的20倍以上。

然而在美国眼皮底下搞这些事情,对于向来空中侦查严格的美军来讲,不可能不被发现。终于在年10月14日,一个万里无云的晴朗天气,两架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出现在古巴的西部上空,并偷偷拍下了大量照片。

U-2高空侦察机

第二天,拿到这些照片的美国专家将这些照片放大,通过仔细辨认,竟然发现在古巴的领土上发现了安装导弹的建筑物以及一枚中程导弹。

看到这些,美国专家们不敢擅作主张,赶忙将这些照片放到了总统的办公桌上。看到这些照片的肯尼迪,是又惊慌又愤怒!

虽然作为一名老练的政治家,肯尼迪知道不能完全相信苏联人说的话,但是对于苏联人竟然在美国的眼皮底下公然安装极具攻击性的核武器,可以说,这些部署可以在几分钟内彻底摧毁美国,想到这里肯尼迪就脊梁骨直冒冷汗。事情发展容不得他多想,事情太重大,后果不是他一人能承担的,于是他赶忙召开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绝对不允许苏联这样做,但又没有谁能够拿出一个完美折中的办法,既能解决问题,又不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作为总统的肯尼迪的意思是对古巴导弹基地实施一次无预警打击,而他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则主张再次入侵古巴。

后来,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提出建议:先将古巴封锁起来。这个建议提醒了肯尼迪,最终让他决定:先外交,再武力。

10月18日,苏美两国的第一次交锋开始。当天,总统肯尼迪在白宫办公室,约见了苏联外长安德烈·葛罗米柯。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会谈中,双方始终都没有谈及苏方在古巴部署导弹的事情。但肯尼迪却在旁敲侧击的告诉葛罗米柯美国可能已经知道这件事了。当时的肯尼迪不断强调:美国的底线就是不能在古巴安装核导弹。

但是肯尼迪自始至终都没有捅破这张纸,其实在肯尼迪的白宫办公桌的抽屉里,就放着古巴安装导弹的照片,只要他拿出来质问苏方,对方也无话可说。但是肯尼迪却什么也没说,后人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认为这其实是肯尼迪再给对方机会,让它自己坦白。

可惜的是,苏方自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天衣无缝没有人会知道,再加上葛罗米柯与肯尼迪两个小时的对话中,对方也没有挑明问题,这也让后来葛罗米柯给莫斯科传达了一个错误的消息。

让苏方以为美国一直不知道这件事情,为后来的矛盾升级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点击此处告别便秘烦恼

第一个回合无疾而终,第二个回合拉开序幕。10月22日中午,美国驻联合国官员交给当时的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一封急电,让他在下午六点之前务必赶到白宫,与当时的国务卿拉克斯会面。

这个时候,多勃雷宁已经预想到可能会有大事发生。在约定的时间内,他准时抵达了白宫并见到了国务卿。

因为时间紧急,国务卿没有与多勃雷宁说太多的客套话,直接告诉他总统将在一个小时后发表全美电视讲话,而所讲的内容就是苏方瞒着美国方面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情。

说话间,拉克斯递给对方一封肯尼迪写给苏联老大赫鲁晓夫的亲笔信。

在知道美方的举措以后,多勃雷宁知道事情已经很严重了,世界核战争一触即发。

在后来的电视讲话中,肯尼迪向美国群众,更是全世界宣告了苏联在古巴秘密安装核导弹的事情。对于世界各国领导人而言,这已经不是苏美两国的事情了,它们之间的核战争很可能会波及世界,将整个人类文明毁灭。

这是世界任意一个国家,都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当然,这其中包括苏美两国的领导人。所以,在后来两国领导人的对话中,每次对话与宣告都用词谨慎,深怕引起大的冲突。

比方说,在美方知道苏联布置核导弹的以后,所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对古巴进行“隔离”而不是“封锁”,是肯尼迪政府认为,“封锁”还是带有明显的战争意味,而“隔离”,只是要求所有携带武器进入古巴的船只,调头离开。

在发表完电视讲话以后,肯尼迪随即宣布美国进入三级备战状态:架携带核弹的B-47轰炸机,被疏散到美国国内33个民用和军用机场;66架携带核弹的B-52升空待命;22架携带空空导弹的截击机在佛罗里达海岸上空待命。

怎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美国在遭受苏联核打击以后,美国方面能给予第一时间严厉的报复。

10月23日,第三回合。

虽然知道自己确实动了美国的底线,如果坚持下去很可能会引发大的战争,但作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后面有一众小老弟看着呢,再怎么说也不能被对方吓倒!于是依然坚持部署核导弹,虽然很害怕,但必须装作天下第一的感觉。

与此同时,为了不丢失世界超级大国的形象,苏联方面在美国发表电视讲话以后,也进行了对外宣告,宣称苏方依然会坚持原计划部署核导弹,一旦美方有什么轻举妄动,苏方将进行最为激烈的报复。

高手与高手之间过招,很多时候除了明面上说些硬气的话,其实背后也要缓和下,就在两方谁也不肯退让的时候,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正在与苏联大使多勃雷宁谈话。

小肯尼迪询问:美国的禁行令生效后,苏联的船只打算怎么办?多勃雷宁回答:一切按照原计划实行。小肯尼迪警告:美国军舰真的会开火的。多勃雷宁回答:那就是战争。

10月24日,第四回合。

这一天,一场以整个地球的生命作为赌注的豪赌,在美苏之间展开。随着苏联强硬的态度展现,作为回应,美方也将战备状态升级为二级:架美军轰炸机,枚洲际弹道导弹进入警戒状态;25万美国军队在佛罗里达集结——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最庞大的登陆部队;全世界各地的美军基地均进入戒备状态。

与此同时,在68个空军中队和8艘航空母舰的护卫下,包括两艘巡洋舰和艘驱逐舰在内的艘美国舰艇,从佛罗里达到波多黎各布成了一个弧形,封锁了古巴海域。

24日上午,苏联的18艘货船,在美国的“隔离圈”外围,汇合了6艘苏联潜艇,开始向“隔离圈”逼近,随后,停泊在了“隔离圈”外。

在经历了一段令人紧张得窒息的僵持后,几艘苏联的货船,开始调头返航。

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对肯尼迪说:“就像两个凝视的人,其中一个眨了下眼。”

10月25日,第五回合。

美国国务卿腊斯克没有想到的是,那一天,有一艘苏联的货船,依旧闯进了“隔离圈”。这艘叫“布加勒斯特号”的货船,没有挂苏联国旗,是苏联的船只无疑。

当“布加勒斯特号”逼近“隔离圈”的时候,所有人的心都吊到了嗓子眼:三海里,两海里,一海里,进入“隔离圈”……但那一刻,美军的战舰,并没有开火。所有人的心,又都放了下来。但美国军舰还是拦截下了“布加勒斯特号”,宣布要检查船舱内的货物。

但有意思的是,说是要“检查”,但美军并没有登上货船,而是听船长承诺没有武器后,就离开了。后来分析,是肯尼迪希望给苏联一个善意的信号——我其实不想搞大。

这个回合,美国人退了一步。

10月26日,第六个回合。

这次,战场移到了联合国。在联合国大会上,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斯蒂文森向全世界各国的代表,展示了U2飞机拍摄的放大后的照片,然后咄咄逼人地公开质问苏联代表左林:“先生,我只问你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是否承认,苏联在古巴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是,或者不是?”

左林沉默,假装在等耳麦中的翻译。斯蒂文森继续追问:“不用再等翻译了!你只要回答我,是,还是不是?”左林索性摘下了眼镜,有些尴尬地笑了起来,紧接着,会场上也爆发了笑声。

斯蒂文森自己也笑了起来。当时的气氛,看上去还挺友好的。

点击此处关节不再疼

十一

10月27日,第七个回合,形势急转而下。

那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六”——如果回过头来看,那一天,可能是人类距离灭绝最近的一天。那天上午,苏联B-59号潜艇正在古巴海域潜航时,忽然遭到了美国“比勒号”驱逐舰的袭击。

没有证据表明,“比勒号”驱逐舰是接受了高层授权开始攻击苏联潜艇的,而他们更不知道的是,这艘苏联潜艇,携带着装有核弹头的鱼雷。一颗颗深水炸弹扔下去后,B-59号潜艇被气浪掀得东倒西歪,潜艇内的苏联水兵慌作一团,当时他们只有一个念头——战争已经开始了!

于是,水兵们第一个想到的,是向“比勒号”驱逐舰发射带有核弹头的鱼雷。按照当时苏联潜艇上的规定,发射核鱼雷,由三个长官一致同意即可。如果那枚鱼雷发射出去,一场核战争无可避免地就将爆发。但是,后来解密的资料表明,当时的三个苏联人里,有一个人说了“NO”。一场危机过去了,另一场危机接踵而来。

就在B-59号潜艇差点释放出核鱼雷的那天上午,美国的一架U2高空侦察机,在古巴的上空,被地面防空部队发射的导弹击落,飞行员当场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阵亡的飞行员是安德森少校,当初正是他,发现了苏联在古巴部署的导弹。那一天,上帝似乎在和人类开玩笑——这里一根导火索刚被掐灭,那边一根导火索又被点燃了!飞机被击落,飞行员死亡,这已经是战争行为。

当时的美国民众,顿时开始哄抢超市里的食物和水,而白宫最高层会议室里,也已经吵成一团:美国军方主张,立即还击,首先用战略轰炸机和导弹轰击古巴的基地。

被击落的U2高空侦察机

但肯尼迪思考了良久,痛苦地说了一句话:“我不关心第一步该怎么做,而是双方升级到第四、第五步的时候,我怕,人类已经没有人去做第六步了。”肯尼迪决定赌一把:这次的导弹袭击,并没有经过克里姆林宫的授权。于是,美国政府放出风声:击落U2飞机的导弹部队,是古巴军队(其实是苏联人操控的)。

而苏联政府很快接过了这个球,也说是古巴的导弹部队干的——因为这次导弹袭击,确实是一个意外行为。又一根导火索被扑灭了。同时,也是在那天,肯尼迪给赫鲁晓夫写来的第一封信,回了一封信。

第一封信,是指在10月26日,赫鲁晓夫给肯尼迪发去的那封长信。在信中,赫鲁晓夫承认在古巴部署了导弹,但“只是防御性的”。

同时,他向肯尼迪表示,不要把局势弄得不可收拾,“只要美国做出不入侵古巴,且不允许别人入侵古巴的保证,苏联就撤回导弹”。

但就在10月27日这天,赫鲁晓夫又给肯尼迪发了一封信,表示除非美国撤销在土耳其布置的导弹,苏联才撤回古巴的导弹。

两封前后要求不一致的信,暴露了克里姆林宫也已经陷入了混乱。最终,肯尼迪决定只回复赫鲁晓夫的第一封信:愿意接受赫鲁晓夫的提议,只要苏联撤销导弹,美国就解除“隔离”,保证不入侵古巴,也不允许别人入侵。

十二

10月28日,最后一个回合。

在这场比谁先眨眼的凝视比赛中,赫鲁晓夫最终闭上了眼睛。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段广播播音。之后,在美国军队的全程监督下,苏联将在古巴部署的导弹,全部拆运回国。

在“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后的四个月,美国悄悄拆除了在土耳其部署的导弹——这是当初赫鲁晓夫与肯尼迪达成的秘密协定,美国只做,但绝不说。

这场危机,美国赢了面子,苏联其实也没输里子。而全人类,终于躲过了一场足以让我们灭绝的核战争。

两个壮汉,一人拿一个炸弹,在一个满是人的房间里。一个喊:“你瞅啥?”另一个回:“瞅你咋地?”一个继续喊:“你再瞅眼试试?”那一个瞪圆眼:“试试就试试!”

这就是我对当时“古巴导弹危机”的印象。好在,这两个人最终谁也没拉炸弹的音信,最多肚子里嘀咕一句:“下次看我不弄死你!”

从这个角度看,我个人还是挺感激当时的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其实当时这两个国家的首脑,都在国内遭受了巨大的压力——要知道,发射核武器只是按一个按钮的事情,多少人唯恐天下不乱。

但是,这两个人都顶住了压力。在这场用一颗太阳系行星做赌注的赌局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其实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对方——希望对方还是一个冷静理性的人,能够为全人类的福祉做考虑。

年,肯尼迪发表演讲,表示在避免核毁灭这个问题上,美国和苏联具有共同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现实利益。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华盛顿和莫斯科迅速做了一件事。是互相指责谩骂?

不是的,是马上建立了最高领导人热线。国与国之间有利益,有纠纷,甚至有战争,但上升到整个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时候,绝大多数国家领导人,还是头脑清醒的。希望人类永远能保持这种清醒。

荐读:1)上海的痛,只有上海人才懂!

2)上海人

3)组织部长的眼光,真毒……

防失联新朋友请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yang114.com/qtwzyhjq/yxfa/18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