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数字营销的世界永远的被改变了。GDPR明确要求用户在被“跟踪”后如何来保障自身的合法利益。如果Cookie(储存在用户本地终端上经过加密的数据)没有被批准,广告浏览跟踪几乎无法定位,那搜索中的点击付费广告就会更加不透明。
01什么是GDPR
5月25日,欧盟出台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DataProtectionRegulation,简称GDPR),目的在于遏制个人信息被滥用,保护个人隐私。
根据GDPR的规定,企业在收集、存储、使用个人信息上要取得用户的同意,用户对自己的个人数据有绝对的掌控权。
1、查阅权用户可以向企业查询自己的个人数据是否在被处理和使用,以及使用的目的、收集的数据类型等等。
这项规定主要是保障用户在个人隐私方面的知情权。
2、被遗忘权用户有权要求企业把自己的个人数据删除,如果资料已经被第三方获取,用户可以进一步要求它们删除。
但是,GDPR还规定,被遗忘权不能和公共利益相冲突。例如某个罪犯被媒体报道,他不能以被遗忘权为依据,要求各大新闻平台删除和他相关的个人信息。
3、限制处理权如果用户认为企业收集的个人数据不准确,或者使用了非法的处理手段,但又不想删除数据的话,可以要求限制对个人数据的使用。
例如,我们在购物网站上搜索某件商品后,会留下Cookie,在使用新闻、音乐等APP时,就会经常跳出和那件商品类似的广告。
4、数据移植权用户从企业A转投企业B时,可以要求把个人数据一并带过去。而企业A需要把用户数据以直观、通用的形式给到用户。
但GDPR没有对这项权利做出强制性规定,并且有“技术可行性”的前提条件。比如企业A说因为iOS和安卓数据无法通用,数据无法转移,这也不算违法。
02GDPR对企业有什么影响
除了明确用户在个人信息上的安全,GDPR对企业在处理个人数据方面也做出了非常细致的规定。
首先,企业在收集处理用户信息时需要征得同意,而且隐私条款需要以清晰、简洁、直白的语言或其他形式向用户说明。
其次,GDPR对违法企业的惩处力度非常大,行为轻微的要罚款万欧元或全年营收的2%(两者取最高值),行为严重的则要罚款万欧元或全年营收的4%(两者取最高值)。
鉴于GDPR的条款非常细致和严苛,很少有企业敢保证自己完全不会触犯这部法律。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巨额罚款无异于灭顶之灾。而即使是亚马逊这样的科技巨头,营收的4%基本已经超过了净利润。
因此,GDPR生效后,部分企业的网站和服务直接屏蔽了欧盟地区。还有的则直接对欧盟用户放出了极为简陋的纯文字版网站,给人的感觉像是一夜回到二十年前。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的纯文字版网站)
理论上说,企业可以为欧盟提供一个特殊版本的服务或产品,并制定另一套隐私条款。但对部分企业而言,直接退出欧盟市场可能是最简单的办法。
按照GDPR的规定,出现个人数据泄露后,企业要在72小时内向监管部门报告,企业还要配备熟悉GDPR条款的数据保护专员,和监管部门保持沟通。这项规定出台的直接原因应该是此前的亚马逊、Facebook隐私泄露事件。
GDPR是欧盟给企业打造的一顶严厉的紧箍咒,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方面,它们将会面对空前的压力。从技术上讲,这项法律只适用于欧盟,但考虑到欧盟的经济规模,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大陆。
03GDPR对SEO有何影响
事实上,SEO是一个会受益于这项立法的领域。
多年来,SEO一直是隐藏在幕后的营销功能,而其他渠道则控制着大笔预算。随着GDPR对付费营销渠道的苛刻限制,我们将看到更多SEO工作的转变。
以下是SEO从GDPR中获益的6个领域。
1、隐私政策和链接体系结构GDPR的要求之一是所有公司都有明确的隐私政策,更重要的是,要让用户意识到这一点。
大多数网站通知用户的政策和要求是他们在网站的每一个页面上放置一个隐私政策的链接。从交叉链接的角度来看,添加特定链接是此网站的团队希望提高可抓取性和可发现性。
现在,随着GDPR的出现,对页面的隐私政策链接的增加使得SEO团队有了一种新的方式来从这些高价值的页面上运行爬虫。
2、预算对于拥有严格预算规划流程的大公司而言,年营销预算的很大一部分在年初就被锁定了。
现在,GDPR颠覆了归属问题,它正在影响很多企业重新考虑付费预算,从点击付费广告费中释放出来的资金最终可能更利于SEO的需求。
3、降低同型装配在付费排名和自然排名之间,一直以来都是相互影响的,特别是涉及到品牌竞标和重新定位时。
由于欧盟法律基本上禁止重新定位的能力以及归属问题可能会扼杀某些品牌搜索,因此随着搜索中的付费展示位置减少,点击量将更多的转向自然排名列表。
4、个性化的SEO如果没有了Cookie,看上去搜索会失去个性化的优势,使其能够在更广泛、不太具体的查询中进行排名。
实则上,Google正在推动人们查询基于先前搜索、位置以及时间的查询,查询会非常具体,搜索建议实际上非常个性化。
5、搜索不需要放弃数据在这一点上,尽管社交媒体网络等其他信息发现平台需要登录和共享个人数据,但搜索可以完全匿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