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异地就医结算系统顺利对接国家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平台,这标志着南京异地就医正式驶入“国家高速”。根据国家、省医保部门统一部署,南京将推进参保人在长三角地区以外的北京、天津、四川、河北等8个省(直辖市)刷卡直接结算门诊费用,全市参保人异地就医将得到更大便利。
在最近国家医疗保障局组织的个“全国医保经办精细化管理服务典型案例”网上投票评选中,南京市异地就医工作获得了网上投票第9名,异地就医专项第1名的好成绩。
南京市社保(医保)中心按照国家、省、市部署,找准群众在异地就医过程中遇到的“报销周期长,垫付压力大,个人负担重,往返奔波累”等痛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南京市社会保险“市级统筹”背景下的经办管理优势、医院接近全省总量三分之一的医疗资源优势和“长三角”区域特大城市的重要区位优势,积极探索、统筹推进、精准发力,异地就医工作呈现出启动时间早、覆盖范围广、服务人群多、经办管理实、便捷程度高等特点,在全省范围内的首位度不断巩固,发展质量迈上了新台阶。截至11月末,南京服务异地就医群众.26万人次,结算医疗费用84.76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0%和60%以上。
启动时间早
南京市异地就医工作起步于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市社保(医保)中心积极推动异地就医工作落实,当年10月实现了市本级和五个郊区之间的同城联网刷卡,年1月实现市本级省内异地联网结算,年底实现全市范围省内异地联网结算,年实现住院费用跨省异地直接结算。至此,南京市省内异地就医住院、门诊联网结算和跨省住院联网结算工作全部落实到位,当年异地就医结算人次和结算费用均领先于省内其他城市。年率先在全省实现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形成全市一体化、标准化异地就医服务管理新格局。年承担了“长三角”跨省门诊直接结算试点任务,先后于年4月、10月和年8月实现了宁沪、宁浙、宁皖异地就医门诊联网结算,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近日又推进与长三角地区以外的北京、天津、四川、河北等8个省(直辖市)刷卡直接结算门诊费用。
覆盖范围广
得益于前期异地就医工作成效和社会保险市级统筹的有效推进,南京市社保(医保)中心主动担当作为,率先承接了国家、省内多项异地就医试点任务,进一步扩大了异地就医工作覆盖范围。
病种覆盖全:承担了“慢特病异地门诊结算”试点,通过异地就医门诊“一单制”结算工作的落实,实现了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在“江浙沪皖”地区直接刷卡结算所有“慢特病”门诊费用,包括居民医保“两病”门诊等一系列新政在内的46项门诊病种全部涵盖其中。截至11月底,南京市“慢特病”门诊异地就医刷卡直接结算1.71万人次,基金支付.42万元,试点工作取得了病种开通“全面”、群众受益“充分”、基金支出“可控”的共赢局面。
结算种类齐:目前,南京市针对省内异地就医实现了住院和门诊联网结算;针对跨省异地就医,推进实现包含“长三角”区域在内的11省市跨省住院和门诊联网结算,其余省市实现了跨省住院联网结算。市社保(医保)中心在做好住院和门诊联网结算工作的基础上,承担了省内“异地购药刷卡直接结算”试点,进一步丰富参保人异地结算方式,率先而为,为将来全省部署多层次“特药异地购药”直接刷卡结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医院多:南京市共有医院30家,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异地就医联网率达到%。作为全省医疗资源最优质和集中的地区,为了方便异地群众来宁就诊,南京市将纳入异地就医医院的医疗机医院、医院、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诊所等,择选其中医疗水平高、服务意识好、信息能力强的纳入。目前南京市联网医疗机构已达家,“跨省”“长三角”和“省内”三类联网医疗机构纳入实现增量上的“同幅同频”,充分满足了异地就医人员多样性就医需求,面向全国全省释放了最优质的医疗资源。
服务人群多
历年来,南京异地就医服务人数和医疗费用结算量始终居于全省首位。今年1至11月,南京市社保(医保)中心服务异地就医群众共计.26万人次,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其中,“长三角”区域内的异地来宁跨省门诊直接结算30.34万人次,占全省76.50%;结算费用.21万元,占全省80.64%,尤其是面对医疗资源丰富,异地就医“虹吸效应”强的上海市,江苏全省在上海就医58.85万人,上海在江苏就医36.78万人,其中上海在南京就医就达27.79万人,占全省75.56%。南京市为全省异地就医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南京医保也从“服务一城”实现了向“服务全国”的转变。
经办管理实
一直以来,南京市社保(医保)中心始终注重加强对异地就医医院的管理,确保外地来宁就医患者在南京市享受高质量的异地就医服务。
异地就医服务纳入医保协议。为保障异地来宁就诊群众权益,南京市率先将异地就医工作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细化完善协议条款,从原来的“一条”内容扩充为包含“政策解读、医疗服务、对账结算、费用监管、信息优化、纠错协调、宣传培训、转外就诊”八个方面的“一章”内容,对医疗机构作出了明确的规范,确保异地来宁就医人员与本地参保人员享受“同质同标”的就医服务。同时,在年度考核中对异地就医服务量大的机构专门设立了加分项,“服务好的有加分、违规行为有惩戒”,进一步引导定点医疗机构做好异地就医服务。
建设信息平台落实一站服务。南京市以“市级统筹”为契机,在全省率先搭建全市统一的异地就医信息平台,实现全市联网医疗机构收费平台与国家、省异地信息平台无缝对接,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畅通率98%以上。在此基础上,按照“上级平台少改造、市级平台多改造、医院不改造”的原则,组织多轮异地就医信息系统升级,确保升级工作环环相扣、信息日志和业务截图留存建档、甲乙方责任全面落实。此外,市社保(医保)中心主动深入医疗机构窗口一线,切实掌握信息平台运行情况,总结《收费弹窗报错指引》,异地来宁就医患者,如遇刷卡结算报错,市本级“一站服务,一站解决”。
构建“有事
我”客服模式。南京市社保(医保)中心异地就医管理科室组建了“国家工作群”“长三角工作群”“医疗机构工作群”等五十余个异地就医“工作群”,安排12名工作人员通过“有事我”的客服模式,无节假日、无休息日、24小时受理来自于“长三角”、跨省、省内各地来宁就医群众诉求,迅速协调矛盾,有效解决问题,诉求量每日近例,每年近15万例,力求“最后一公里”服务高质量。便捷程度高
近年来,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南京市社保(医保)中心着力打造“互联网+异地就医”,提供“零距离”“全天候”的异地就医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办理异地就医事项的便捷度。
强化公共服务治理,提升服务群众满意度。今年,以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治理为契机,市社保(医保)中心向参保人提供“最优办事流程、最短办事时限、最少提供材料、最少自由裁量”的医保服务,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
拓展异地备案方式,提高服务群众便捷度。不断拓展各类备案方式,建立“手机、网站、自助机、承诺、传真和柜台”六大种类12条备案渠道,参保人在国家医保局手机APP、“我的南京”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