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http://www.yushiels.com/npxbb/npxlf/中国改革报广东记者站12月3日讯(记者马国钧通讯员穗环宣)在11月广州市信用办、广州市文明办联合主办的“诚信兴商信用智创”主题活动中,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申报的“放大环境信用效应助力广州绿色发展”案例获评为“信用创新应用案例”。广州在全省率先启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系统,目前每年参评企业达到家左右;在环评审批上实行“告知承诺制”,以企业信用承诺为基础,符合条件的项目无需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在环境监管领域建立“正面清单”,对环境信用良好的企业免于或减少现场执法检查,做到“无事不扰”。广州市“诚信兴商信用智创”主题宣传简化环评审批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在源头准入环节,简化环评审批,时效性和便利度双提升,持续释放改革红利。简化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按照“放管服”改革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求,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告知承诺制”,对不新增用地和污染物排放、未发生重大变动等技术改造项目,以企业信用承诺为基础,无需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一步精简流程,全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实现全网办,取消窗口递交资料环节,不再需要整套递交文件,只需准备4份申请材料在网上平台即可完成操作,受理更快,效率更高,审批时限由原2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精准施策,助力疫情防控。面对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主动靠前服务,加快审批进度。开辟抗疫项目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对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研究试验等三类建设项目简化手续;与之相关的厂房、病房、实验室等建筑物,可以“容缺受理”,先开工后完善手续;对疫情结束后不再运营的项目,在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前提下豁免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接续发力,扩大豁免范围。年1月,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实施《广州市第一批免于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的建设项目名录(试行)》,探索将7大类共26项建设项目免于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简化手续;年12月,印发《广州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工程建设项目名录》,将豁免范围扩大至8大类共31项建设项目类型;年7月,印发《广州市豁免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办理的建设项目名录(年版)》,与前2版名录相比,豁免的项目种类大幅增多,主要围绕广州发展实际需要,将环境影响微小的交通枢纽、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项目纳入豁免环评范围;同时从方便群众和服务民生角度出发,对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项目以及其他小微企业项目豁免环评,共涵盖30个行业89类项目。豁免环评实施以来,全市减少约20%的建设项目环评咨询量。出台“正面清单”免于或减少现场执法检查在日常管理环节,优化执法监管,“无事不扰”与“技术帮扶”相结合,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分类监管,建立“正面清单”。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围绕“六稳”“六保”、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逐步将环境信用良好、环境管理规范、污染轻、风险低的家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免于或减少现场执法检查,做到“无事不扰”。同时,为避免清单“终身化”,杜绝“一纳了之”情形,建立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对暂不符合纳入条件但具备整改可行性的企业,加强技术帮扶和督促指导,符合条件后纳入;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则及时移出“正面清单”,主动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截至目前已有6家企业因涉嫌环境违法被及时移出清单。多措并举,丰富执法手段。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积极依托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利用走航监测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监管,通过无人机航拍抽查建筑工地,研判在线监测数据加强企业督导。同时,印发“正面清单”实施细则,把监管执法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污染防治攻坚等有机结合起来,对清单内企业开展非现场检查家次,其中通过在线监控检查企业家次,发现存在问题56个,及时指导企业立行立改,切实做到“执法非现场、监管不缺位”。创新方式,积极宣传引导。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注重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强化技术帮扶和普法宣传。一方面,结合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组织开展线上“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活动,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yang114.com/ssyqyh/yxch/22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