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理论。
1、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20世纪70年代,为了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留级、学习成绩不佳的现象,巴班斯基提出,要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
2、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是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借助于投影器、录音机、电视、录像及模拟操练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以至增强教学效果。尤其在复习知识点的过程中,借助于辅助教学手段的配合,加强视听结合,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的思维,还可寓学习于娱乐和美的享受之中,寓科学性于趣味性之中,使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增加兴趣、学到知识。
3、最优化教学就要求教学过程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做到教与学的统一,教学若总是教师唱独脚戏,长时间的单调的刺激,很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呆板、疲倦。故师生间在课堂上应有来有往。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分析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状态,切实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指导学生去提高自身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就可以帮助我们教师控制课堂教学,便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达成英语课堂教学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