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知道什么是ICU么?
请问:身体健康的你,认识ICU么?
请问:身体不那么健康的你,知道ICU不?
世事无常,生命只有一次。当一个鲜活的生命突遭车祸类厄运,或突发危重疾病时,紧医院且必然是重症医学科(即ICU)。
欲了解ICU,需要权威回答。中华医学会重症分会现任主委管向东教授介绍说:ICU,实是英文IntensiveCareUnit的缩写,国内译作“监护病房”或“加强治疗病房”。香港地区则显得较为温馨,被译为“深切治疗病房”。
咨询ICU收治的病人情况,管教授说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已发生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如重度昏迷、休克、需要心肺复苏的危重病人;另一类则是有可能发生器官衰竭的病人,如大手术,大创伤的病人,虽未立即显露危重状况,但有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发生器官衰竭。这两类病人,都需要到ICU密切监护。
问及ICU医护人员与其它专科差别,管教授的解答是一一
某一专科普通病房,医生
伴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人类在医学方面的探索与创造,亦取得很大成就。
年,WalterDandy医生在医院,为脑外科病人开辟术后恢复室,发明了气体脑室造影术,提高了对脑部损伤病人的正确诊断。
年,Dandy医生在波士顿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外科监护病房,尽管当时受条件所限,只设有3个床位。这是世界ICU之先声,意义非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国家及其军队已然组建创伤单位:年开辟烧伤病房(BurnsUnit);年建立休克病房;年建立产后恢复室。战场前线建立休克病房,24小时监测伤患者血压,早期液体复苏,使休克的死亡率显著降低。
年,美国宾州成立麻醉学术小组,专家们惊喜地发现:有效的监测与管控,可以使死亡率下降50%。
WalterDandy医生(-)重症医学真正的突破性进展,是在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丹麦哥本哈根发生脊髓灰质炎大流行,脊髓灰质炎侵犯脊髓前角,影响运动神经元,并发呼吸衰竭,死亡率高达87%。资料记载:6个月内有人患病,其中例病人并发呼吸衰竭。虽有负压呼吸器,但疗效欠佳,许多患者不幸死亡。
至年期间,了不起的丹麦的Ibsen医生,施行气管内插管和正压呼吸技术治疗呼吸衰竭病人,医院建立了第一个内/外科ICU病房,并首次对痉挛患者使用肌松剂。
同一时期,Carl-GunnarEngstr·m医生,则改进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压通气呼吸机:使用一个特定场所,让呼吸衰竭病人躺在铁肺里面,在治疗师指导和护士照料下,挽救很多患者的性命。
奇特壮观的护理场面年,CPR之父一一奥地利麻醉医生PeterSafar与外科医生MarkRavitch,在美国马里医院,共同建立世界上第一个集中了病人、专家、场地和设备的ICU,也是第一个配备麻醉住院医师的ICU,对重症病人实施24小时优化医疗和护理。
年,PeterSafar医院,确立了麻醉与危重医学系。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多学科危重医学培训中心,迄今已经培养出包括麻醉、外科、内科、儿科和急救科等学科在内的多位高级专家。
PeterSafar医生(-)年,由28位医师倡导,美国创立了危重病医学学会(SocietyofCriticalCareMedicine,SCCM),旨在建立一个有自己的临床实践方法、人员培训计划、教育系统和科研的、独立的临床和科研的学科,逐步提出并完善了以血流动力学、组织氧代谢监测为基础的高级生命支持(ALS)治疗体系。
年,在日本Nishimura和菲律宾的Gomez倡导下,成立了西太平洋危重病医学会(WesternPacificAssociationofCriticalCareMedicine,WPACCM)。
年欧洲成立了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uropeanSocietyofIntensiveCareMedicine,ESICM)。并对危重病医学所涉及各种复杂临床病症,如脓毒症(Sepsi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从基础到临床,提出了一些新认识和可行的干预措施。这些都标志着危重病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跻身于当今医学科学之林。
在西方发达国家,医院要求至少拥有一个重症监护病房(ICU),有的国家医院必须备有ICU的建制。
迄今为止,重症医学诞生已逾50年,其成长与发展之快,世界医学史上前所未有。
医院内的快速反应小组与西方相比,中国医疗机构的重症监测病房(ICU)情况如何呢?
实话实说,中国起步较晚。年代,北京、医院创建了“三衰病房”、“集中观察室”等治疗危重病的单元,开始施行将危重患者集中在专门区域或病房集中管理模式。
年,曾宪九、陈德医院建立了国内第一张现代意义的ICU病床。
想了解中国ICU的诞生、成长与发展状况么?
请随我一道,返回到ICU萌医院一一年代的北京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