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nb.ifeng.com/a/20190514/7435821_0.shtml安逸幸福,是成都“名片”之一,成都已连续11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作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主力军,成都高新区是成都“幸福感”氛围最浓厚的区域之一。尤其是过去这一年,一座座学校拔地而起、一桩桩民生实事落地生根——这里不止是一座产业高地,更是一个宜居宜业之地。年,成都高新区以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工作主线,不断完善高效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系和高水平民生社会事业服务体系,全力打赢“城市生活品质优化提升”攻坚战,有效解决辖区群众最急、最愿、最盼的民生实事,让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有更多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成都高新区正从社会民生事业的“赶路者”成为“领跑者”。社区发展“微”治理打造智慧美观平安社区院落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城市的基本单元,也是市民“获得感”的重要来源。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城市治理的基石、国家治理的重点。年,成都高新区围绕共建共治共享,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建、提升肖家河游园、紫薇花园等小游园、微绿地8个;高标准完成市级微更新项目10个,启动个街道级重点项目;成功示范打造东区3个安置社区综合体。在平安社区百日攻坚行动期间,共排查问题件、解决件,解决率99%,涌现出棚户区综合整治、奥克斯广场群租房清理等一批攻坚克难的典型案例,获得很好的社会反响。高标准高规格打造桂溪街道天华社区、合作街道中海国际社区,其中盛华社区、天华社区成为年成都市首批获评“外籍人士之家”的10个社区,成都高新区获评数量位居全市第一。“超常规”建幼儿园14所解决群众教育“急难愁盼”-年,成都高新区共有新建续建教育建设项目总计66个,其中幼儿园41所,小学18所,中学7所。新开办幼儿园17所,其中超常规14所。据统计,年成都高新区实际有入园需求的适龄幼儿共人,其中高新南区适龄幼儿人。通过以上6大举措,全区实际提供学位个(高新南区学位个),较去年新增学位个(高新南区新增学位个),全区学位供需总体平衡。目前,在成都高新南区的孵化园6号楼附楼正在进行加固、楼梯改造等“大变身”,不久后,这里规划的幼儿园将开设1个婴班、3个小班、3个中班及3个大班,并配套设置舞蹈室、国学馆、手工坊等。无独有偶,在天府四街北侧,大源五期(东区)12栋1-4层的商铺也经历了类似“变身”,预计设计的15个班可提供学位个。年召开的成都高新区教育大会明确提出,未来三年,全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只增不减,将在成都高新南区、西区、东区新建中小学幼儿园个,提供学位个。未来,将有更多优质教育资源走进千家万户。家门口看“华西”不断探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据统计,截至年底,成都高新区名患儿通过“华西妇儿联盟”项目尝试基层首诊,患儿在基层复诊率达99.78%,其中49名患儿通过基层首诊后转诊到医院儿科和其它专科诊室,得到进一步治疗。为了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华西”标准的医疗服务,成都高新医院在“医联体”合作模式上不断探索,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截至年底,成都高新区已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签订了医联体共建协议,多方位、多元化地医院资源落地到基层,为辖区群众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与医院共建老年病防治联盟的合作协议也已初步达成,将于年上半年正式签约。除了社区、教育、医疗,成都高新区其他各项社会民生事业也在持续发力。年,成都高新区建成全国首创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站个,并在四川省率先推出首个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正向激励政策;新增就业持续强劲,年达到7.45万人,占成都市25%;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保待遇17.8亿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5年连涨;医保改革纵深推进,药品集采中选药品价格平均降幅52%,减轻群众购药负担。此外,成都高新区圆满完成中国·成都第18届世界警察与消防员运动会、成都马拉松、第12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开幕式音乐会等顶级赛事及重大活动;推出的“YO氧绿道·乐RUN高新”优跑系列四站赛事,打造成了成都市首个“生态+经济+运动”绿道公益IP赛事……民生改善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核心,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更多群众感受到高新区的“民生温度”,将成都高新区打造成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责任编辑陈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yang114.com/wzyhjq/xxpx/21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