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决定寿命饮食运动白藜芦醇快来了解

“广西有这么个地方,百岁老人遍地见,探秘长寿村之——巴马长寿村…”,这样的新闻是不是时常牵动着你的心?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遗传物质就像是驱动生命的“代码”。但是“长寿基因”的概念却一直是一个“玄学”的存在,人们在憧憬着“继承”来自父母的长长寿命,或者从冲绳等世界闻名的长寿地居民身上找到寿命传承的“秘密”,但是结果往往差强人意,不可控制。那么究竟有没有长寿基因的存在呢?获得了长寿基因是不是就能真的长命百岁呢?又如何通过长寿基因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衰老学领域的科学家们也一直在不懈努力,试图从遗传密码中破解“长寿的钥匙”。本文中,小编就带你一起浏览关于“长寿基因”的“百家争鸣”,重新认识一下“长寿基因”对我们生命的影响。要说“长寿基因”成为抗衰工作者和极客的“心头好”,这还要从上个世纪讲起。自年DNA被确定为遗传物质起,科研工作者们对待“基因”一直是好奇满满,研究多多。到年,科研工作者们对线虫进行长寿突变筛选,发现了一个能让线虫寿命增加50%的突变基因——age-1[1-2],基因突变在寿命调控中的作用终于浮出水面。“长寿”和“基因”扯上了直接关系,研究者们对“长寿基因”的定义也因运而生:“通过优化身体的生存功能,这些基因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个体度过危机的机会。如果它们保持激活的时间足够长,它们还可以显著增强生物体的健康并延长其寿命[3]。——“抗衰教父”大卫·辛克莱”到10年后的年,另一个基因的突变更是让这个延寿数据增加到了%——daf-2。不同于十年前的“小心翼翼”,这次的文章直接发在了顶刊Nature上,并在标题直言“线虫寿命翻倍”[4]。图注:在daf-2突变的作用下,线虫的最大生存期从30天左右延长到60+[4]这宣告了“长寿基因”时代的到来,“岁寿命变岁不是梦”的可能性给当时的研究者们打足了“鸡血”,此后的十多年间,大量研究涌入了“寻找长寿基因”的行列。截至8年,研究者们一共从酵母和线虫中找到了25个“长寿基因”[5],在其他模式生物上,也找到了大量这种“寿命调节因子”。表:线虫、果蝇和小鼠的部分寿命调节基因在“长寿基因”研究热潮的影响下,对人类“长寿基因”的探索更是层出不迭。从一开始的,将在模式生物中发现的基因套用在人类中展开实验,再到后来用基因组比较分析,年的一篇文章中介绍了0余种可以影响人类寿命的基因[6]!图注:人1-23号染色体上于寿命相关的基因(越贴近底部越相关)长寿基因虽然多,但是研究成熟的目前能有代表意义的还得看下面这几种。No.1Sirtuins家族说到长寿基因,不得不说被冠以“长寿蛋白”美名的Sirtuins家族。Sirtuins家族其实是一个以去乙酰化酶为主要成员的蛋白家族,但是作为长寿基因的产物,这个家族里的基因各个都是“种子选手”[7],它们能修复DNA,能调节细胞周期和营养代谢…,家族里的“七兄弟”各显神通,而其中最为“耀眼”的两位莫过于SIRT1和SIRT6。图注:当为小鼠去掉体内的Sirtuins家族成员,小鼠会怎样呢?SIRT10年,学界发现了一种重要的长寿基因SIR2,它能调节酵母,蠕虫和苍蝇的寿命[8-9]。而SIRT1作为SIR2的人类同源物,被认为是延长人类寿命的“潜力股”。研究者们发现,SIRT1可以通过抗细胞凋亡,去乙酰化抗炎和增加模式生物体中的线粒体生物发生来缓解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3,10]。SIRT6相比SIRT1的“成熟稳重”,SIRT6则是一颗“超新星”,自年被发现可延寿开始,就大放光彩,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yang114.com/zqyh/fzqs/202408/21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