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全对话夏珩上硬件开发必须围绕软件

从年1月首次交付开始,自带互联网基因的小鹏汽车,不到3年时间已经树立了主打智能化的标签,成功跻身中国新造车势力前三,并于年8月在美股成功上市。第15季《赵福全研究院》邀请到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与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的赵福全教授深度对话,3万字畅谈小鹏汽车的造车深层逻辑。以下为摘要:小鹏汽车在“新四化”中始终坚持以“智能化”为核心突破口。智能化汽车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OTA,一个是AI。并不是硬件不重要,但其开发必须围绕软件来展开。硬件系统最重要的就是可定义化,用互联网术语表述叫做布点。整车电子电器架构必须重构,硬件的控制精度必须能够准确定义和测试。一开始就坚持对自动驾驶软硬件进行自主开发,以确保可以不断优化我们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体验。如果传统车企下定决心转型,我建议努力做到一步到位,而不是用中间方案来替代。如果在燃油车平台上开发智能汽车,智能化功能只能以增量搭载的方式落地,对整车架构进行全面重新设计几乎不可能。在一个行业里面做得太久了,手段就慢慢地变成了目的。对话正文赵福全:凤凰网的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凤凰汽车“赵福全研究院”高端对话栏目,我是本栏目主持人、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的赵福全。今天非常高兴请到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参加我们栏目的第59场对话,欢迎夏总!夏珩: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自我学习和进化能力是智能汽车的核心属性赵福全:夏总是清华大学汽车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也是比较年轻的80后汽车人。与很多传统汽车人不同的是,夏总几年前就投身于新造车事业,参与创建了小鹏汽车,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久前小鹏汽车刚刚在美国成功上市,股民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应该说在资本趋冷的今天,能够迈出这样坚实的一步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此也对小鹏汽车表示祝贺!夏总,大家对新造车企业寄予厚望,不过同时也有很多担忧,当前不少新造车企业陷入了困境,这又引发了一些质疑。而小鹏汽车无疑是中国新造车企业中的佼佼者,目前已经成长为少数几家头部企业之一。随着产品投放市场,你们的品牌定位越来越清晰,产品力也在不断提升。今年我们栏目的主题是“汽车产品创新”。夏总是汽车专业科班出身,曾经在传统车企工作过,之后又与何小鹏董事长一起创办了小鹏汽车,进行了很多创新探索。那么你觉得在“汽车新四化”的大背景下,汽车产品的概念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夏珩:现在业界都在谈“汽车新四化”,不过小鹏汽车创办的初衷是智能化,而不是电动化。按照我们的理解,智能化的本质就是新兴的互联网等高科技产业与传统的制造业深度融合,这将是一个带来根本性变化的大趋势。为什么会有这种融合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消费端有需求。当前人们已经习惯了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交互和智能应用,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越来越青睐智能化产品。比如每天智能手机都推送给我们大量信息,我们也会用非常便利的方式与手机等智能设备进行交互。但是到了汽车上,却感觉到它仍旧是一套冷冰冰的机械。仅就消费者感受而言,传统汽车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变化并不大,并没有被赋予太多的信息化属性。虽然车辆本身也有大量的数据信息,但是并未得到有效利用,也没有给用户带来新的价值。二是产业端有需要。传统汽车产业属于典型的制造业,车辆研发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面向机械或者基于机械的嵌入式软硬件展开的,与工业高度相关。然而时至今日,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信息通信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正在与汽车技术不断融合。在这方面特斯拉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例子,虽然其产品还是一辆汽车,但其供应链大量来自于互联网和消费电子行业。例如电动车上价值最大的单一部件已经不再是发动机,而是电池系统,而特斯拉之前采用的电池就来自于消费电子领域;又如特斯拉对智能化、信息化功能非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yang114.com/zqyh/fzqs/202409/21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