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白江优化营商环境进入30时代

本报记者韩清华张丽郭晓宇日前,成都市青白江区发布了《全面深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青白江区优化营商环境进入3.0时代。聚焦企业的新痛点、新难点、新堵点,《方案》提出打好“极简审批、极速通关、极优服务、要素保障、配套服务”五套“组合拳”,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预包装食品许可’在企业登记注册时,可一并办理备案手续,一次性减少8项申请材料,实现领照即可营业。”这是青白江区创新开展“极简审批”模式中的一个缩影。如何“极简”?在企业准入阶段,实施“确认制”改革,通过全面实名制、信用承诺制和自主申报制等模式,确认市场主体资格和一般经营资格,实现“即时确认,立等出照”;在企业准营阶段,实施“简易事项准入即准营”“一般事项承诺即准营”“复杂事项综合许可”三项制度改革,打通准入、准营环节,承诺提速85%以上;在企业退出阶段,探索实施“证照注销一次办结”改革,建立企业注销办理专区,实现“一窗办理、一次注销、整体退出”。为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势,青白江区全面优化审批流程,跑出“青白江速度”。以“万达广场”项目为例,从立项备案到竣工验收备案仅仅用了不到50个工作日。这样超高的审批效率,在青白江区已成为常态。在提速的同时,青白江区还坚持做优精细化服务,积极探索项目前期审批“一件事、一套表”,统一受理、同步评估、同步审批、统一反馈,破解审批快而不精、企业体验感不强等问题。作为国际贸易港口城市,“青白江速度”不仅体现在建设项目审批,也体现在国际贸易的极速通关。在港区内,实施“7×24”小时预约通关模式,实现进出口货物全程电子放行管理,进一步压缩货物通关时效,进口时效提升57%,出口实效提升33%。同时,推广运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平台,实现进出口申报业务“单一窗口”办理。货物“先放行后改单”、投运铁路口岸大型集装箱检测设备等举措,也为青白江打造“极速通关”模式提供了保障。“真是越来越通畅,今年贸易额争取达到20亿元。”对于通关效率的提升,四川邦达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立平表示。生产要素集成是决定企业投资流向的关键因素。这一次,青白江区推出了集降低能源、土地、信贷等要素制度性成本的“综合解决方案”。在能源获得方面,青白江区持续推进公用设施接入便利化改革,将水电气信报装系统与政务服务资源共享平台对接,公用设施报装“线上办理、一网通办、一窗受理”,逐步实现接入能源“零上门、零成本、零审批”。在用地保障方面,探索在产业功能区内实行“标准地”出让和“标准厂房”出租模式,在欧洲产业城、成都国际铁路港含综保区两地,分别已建成标准化厂房46万平方米、26万平方米,高效及时解决中小微企业用地和厂房需求。在获得贷款融资方面,针对中小微企业获得信贷困难的问题,青白江区建立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推动设立包括“种子-天使-VC-PE”等各周期的专项产业引导基金,探索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支持体系,助推企业创新创业和区内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青白江区审批和营商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1—11月,青白江区平均每天诞生94家企业,同比增长一倍多,不断向上攀升的市场主体增速曲线,是青白江区营商环境建设成绩的最好证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yang114.com/zqyh/fzqs/202504/22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