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推送链接:
认识我们身边的线路
北京公交线路优化简史(上)
-:“骨干”和“骨干”背后
故事要从年继续讲起,以穿城长线撤裁为主题的第二批调整高峰刚刚过去,而北京公交的体制再次发生巨大变化。年5月,北京公交城区分公司在不调整分公司编制的前提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线路划转,为“区域大一统”打下基础。年6月,北京公交直属九大分公司和八方达下属七大分公司各自合并重组,各分公司势力进一步扩张平衡,疆界进一步明确。年6月,北京公交集团合并八方达分公司,自此形成集团九大分公司在城郊“东西南北中”各占一方、划区而治的局面。
非常粗糙的分公司“势力范围”图
尽管被许多公交爱好者所不齿,但客观来说,每一次改制都是一种资源整合,正如同巴士合并入公交集团时一样,这种整合起到将有限的资源再分配、减少不必要的内部竞争、方便公交线路统一管理的正面作用,足以抵消改制所带来的成本花费。年6月公交集团所提出的“六个一百”战略,无论是线路对标运营,重复线路优化,还是车辆跨公司调配,都是这种整合思想的集中体现。与此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一步发展,使得地面公交在城区内部进一步被边缘化,服务重点被迫向轨道交通真空区转移。受以上两点因素影响,北京公交集团在年末至年末的一年时间里进行了大规模的线路优化,小编将其总结为公交集团的第三次调整高峰。
回顾当时的一则企业新闻,不知这次会议是否就是第三次调整高峰的助推力量
这一时期公交集团提出“线网重塑”的概念,大抵概括了第三次调整高峰的指导思想。年7月26日,公交集团在当批次调整通告的开头解释了这一概念:“此轮公交线网重塑立足运营大数据客流分析,削减低效重复线路,强化骨干线网运力,增设微循环线路,重点加密新建社区、新兴产业园区、远郊区域及地铁站周边的线网覆盖。”这是公交集团为数不多几次在公开渠道披露其线路调整思想,也为这一时期大规模的线路调整打下了舆论基础。但客观上讲,这一时期的“线网重塑”虽然确实有整体性调整的影子,但并非完全系统性的再造,主要仍然是在城区做减法、在城郊做加法,因此恐怕还算不上“重塑”,称其为“重心转移”还更合适一些。
年10月,包括74路在内的8条城区线路和城郊通勤线路配合京藏高速、三环路主路公交专用道施划而打造成大站快车线路。吸取历史的教训,公交集团无疑发现大站快车线路的开设不仅是简单地减少沿途站点,更需要快速道路走廊的配合和专用道等硬件设施的支撑,方能相比普通线路产生速度优势。时至今日,这一批大站快车线路大多效果良好,其中不少由支干线路、补充线路跃升为区域干线,成为沿线居民通勤的首选。
年11月,路北段缩短至大兴城区内部的丽园路公交场站,撤出京开辅路和城区内部路段。郊区线路“去城区化”的趋势虽然在上一批调整高峰中就有所显露,但直至此时才被当作战略进行落实。包括系列、系列、系列等各方向的城郊通勤线路,轻者由二环内部退居三环边缘,重者则直接对接至地铁线网的郊区末端,或许可称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一个侧面。
年12月,配合地铁16号线开通,阳坊镇的重要进城线路路“一分为三”,其北段成为一条仅剩余地铁、干线接驳功能的微循环线路。地铁16号线北段的功能性并不强,沿线多数客流需要经过1-2次换乘来到达目的地,但配合地铁16号线开通而进行的公交线路优化强度却是毫不含糊,大批线路被直接对接地铁,进城公交廊道大幅削减,使得海淀山后地区在各类配套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被迫强行迈入“地铁时代”。题外话,从此次调整开始,线路示意图的制作水平也大幅下降,对地图不熟悉的乘客很难再看懂调整的详情。
左为调整前,右为调整后,同一色系为同一线路
年7月,在“线网重塑”这一概念提出的当下,位于天通苑地区的三条微循环线路被重整“拉直”,分别成为三条平行的东西向区域性道路的贯穿线路,这是“一街一骨干”的线路整合思想在北京一隅留下的印记。在此前的文章中,小编曾经评价过此次微循环线路整合,对于一座发育完善、配套齐全的郊区居住区而言,被“拉直”的微循环固然缩短了通勤客流接驳地铁的距离,但代价是使得大多数小区和周边租住村落的乘客需要经过换乘才能到达天通苑内部的商场、医院,牺牲了大部分生活性客流所需的走向。
现行的天通苑内部微循环线路体系
此后,为了弥补本次调整的遗失走向,公交集团又陆续在天通苑开设了5条微循环线路,才基本满足了内部居民的生活需求。这些线路大多不再以地铁站为接驳导向,而是尽可能围绕商业服务业设施开辟新走向,其中有部分线路的走向与调整前的专58路、专路和专路十分类似,不知是否可以称之为一种赤裸裸的打脸呢。
年7月和9月,途经北京南站北广场和南广场的84路、特5路先后撤销,且没有调整任何线路作为替代。这恐怕是第三批调整高峰之所以为人所诟病不容忽视的一点,集团更加重视某一重点走廊上的贯穿走向,而对于走廊以外部分的独特走向,则采取选择性无视的态度,使得这些走向在调整中直接消失,相关区域的出行换乘次数猛增。如北京南站来往二环路的走向直到不久以前才由特12路勉强弥补,而诸如白石桥-二里沟、白云路-两广路这些独特走向至今仍然是公交线路覆盖的空白。
84路、特5路撤销后,南站往北城的通达度断崖式下降
从年起,北京南站因公交服务面过窄造成的出行困难成为了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