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政策课后作业大变脸

本文转自:三江都市报

  3月21日,在乐山市徐家扁小学,记者翻开该校自主研发的《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发现该校站在单元整体基础上,将作业设计分为“课中助学”“单元整合”两大板块,贯穿课中、单元教学后的整合使用,转变作业功能,让作业成为重要的诊断性评价工具。据悉,该作业设计在四川省“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优秀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与使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作业设计与使用典型案例”类中荣获一等奖。

  “双减”下如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又保证学生学习质量?记者获悉,乐山市徐家扁小学以《作业优化设计项目》这一教育改革创新科研课题,充分调动教师团队共同研讨、探索实践,集聚智慧谋划,构建起了“课中助学作业+单元整合作业+学科融合作业+实践创新作业”的框架结构。前不久,该校课后作业设计获四川省第二批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

  “课中助学作业”实现“当堂清”

  “‘课中助学作业’设计基于‘教’与‘练’相融的课中助学练习,让课中练习与课堂教学自然融合,让口头表达与书面作业互相结合。”该校语文教师赵敏是《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主编者之一。她说,“课中助学作业”以每课为单位编制,突出了基础性和发展性。

  据介绍,“课中助学作业”主要设计了选择题、填空题、思维导图等题型。每课的第1题检测学生对文中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在快速阅读时思维的参与;第2题更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的体现分层教育,有的勾连了园地中“词句段运用”;有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鼓励借助同学互助合作完成,习得一定的整合信息能力。

  “‘课中助学作业’就是帮助教师将教材的显性要求转化为教学环节和学生的学习支架,存在于学习系统的全过程,从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而减轻学生负担。”她说,“课中助学作业”及时评价,转变作业功能,课内完成可实现“当堂清”。

  “单元整合作业”实现“私人订制”

  “单元整合作业”设计紧扣单元主题,旨在对本单元习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及对思维的拓展和实践的延伸,同时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互动性和参与感。“‘单元整合作业’采用了‘私人订制’组合方式,分为‘轻松练基础’‘快乐提能力’两大板块,以作业单的形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自由选择组合。”赵敏说。

  据悉,“轻松练基础”板块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训练,实现单元基本学习目标;“快乐提能力”板块贯彻“学为中心”理念,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检验学生快速阅读能力。两大板块采用星级评价制共计34颗星,其中在“轻松练基础”板块至少要获得7颗星,才能保障所有学生都获得一定量的基础巩固;“快乐提能力”板块的两篇阅读材料学生二选一完成。最终,学生得星数不同,获得的徽章等级不同。

  “我们的等级分别为‘青铜徽章’‘白银徽章’‘黄金徽章’呈梯度展开,这样设计旨在尊重差异,提供选择,促多元发展,同时兼顾学生的学力差异,分层评价,让每一个学生在作业中有所得,让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发展,有所增值。”赵敏告诉记者。

  作业设计创新内容实现“减负提质”

  四年级学科融合作业《黄豆成长记》,让学生在家泡黄豆,记录观察黄豆发芽的过程,完成写日记、记录生长数据、用漫画记录黄豆生长变化过程、采用对比实验方式进行探究等任务;六年级学科融合作业《绿色出行》,让学生完成雾霾形成调查、本班学生及家长交通出行工具调查、计算绿色出行百分比、用文字或漫画形式提出绿色出行建议……各年级学科融合作业设计内容丰富,并将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生物等学科融合在一起,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还有《行走嘉乡》《苏稽古镇的前世今生》等学生在寒暑假里自主完成的“实践创新作业”,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学生假期里开展研学、家庭劳动、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的生活。

  “作业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学校在‘双减’前便在着手优化;‘双减’后学校开展《作业优化设计项目》课题研究,并在校内实现年级学科组集体研讨统一作业,班主任每天统筹各科作业总量,教导处定期检查,校外不定期开展家长学生问卷调查,确保学生作业总量降下来,以双向管理强化保障。”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四大框架结构作业设计,辅以社团活动,实现了减单一书写、增动手实践,减作业难度、增作业乐趣,减单一重复、增多元拓展,减枯燥乏味、增童真童趣。

  记者张力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yang114.com/bdyh/yxgj/208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