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2017阿里双十一营销战法

在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和新鲜感渐弱,GMV基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阿里交出这样的成绩,不容易。

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是电商还是线下零售,都离不开“获客”这个最核心的基本问题。分析今年的双十一策略也就是分析如何解决获取流量,流量获取之后如何最大化变现的问题。本文作者将从互联网的本质——流量与变现的实操层面出发,来全面复盘年阿里的双十一营销打法。

本文字,约8分钟。

9年前,“双十一”兴许“只是想让淘宝活下来”的一纸方案。

9年后,“双十一”意味着一个约定俗成的节日语境。

11秒,1亿元;28秒,10亿元;3分1秒,亿元;24时,亿——这是一天之内,发生在天猫(淘宝)的交易额。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上文,流量篇;下文,变现篇。

流量篇--上文

从本质上看,天猫做的的是流量生意。天猫相当于一个大型商场,里面有大量商家入驻,商场提供场地(平台),商场负责吸引人流(流量)。

流量怎么来?天猫(淘宝)本身就自带流量,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在常规的时间里流量是分散的,阿里需要通过打造一个节日来形成一个流量的集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成最大化收益。对于天猫(淘宝)来说,整合资源、管理商家、集聚流量、变现流量才是核心。

01流量聚合

天猫流量主要分为两种:站外流量和站内流量。

站外流量:即除了阿里系以外的所有互联网上的可以用得上的流量。

站内流量:即阿里系淘宝(天猫)的所有流量。

站外的流量要集聚,从线下到线上,从站外到站内,形成流量中心池。

简单来说,阿里围绕双十一核心主题日,主要通过两场晚会,户外广告、新媒体传播矩阵、自有流量矩阵,合作流量矩阵来吸纳线上线下全场景流量,构建起强大的流量中心池。

年年有大促,阿里在流量聚合上显然轻车熟路,具体来说:

1)两场晚会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有两场晚会,一个是双11狂欢夜,另一个是作为双11起跑活动的天猫双11全球潮流盛典。这两场晚会奠定了一个过节的基调。两场晚会明星、大咖云集,自带话题传播属性的明星自然是媒体,粉丝追逐的焦点。

在双十一预热期,马云提前为电影新片《攻守道》宣传,实为双十一打气助威,10号当晚,上台和众主创为自己的电影造势,同时和观众一起创作双十一歌曲,将全场氛围引向高潮。

2)户外广告

从10月下旬预热期起,线下广告紧锣密鼓,地铁、公交、商场、电梯口等人群众多的场所,大批量的海报、广告度全覆盖,试图在高频的线下场景中潜移默化中影响用户心理。

3)新媒体传播矩阵

另一方面,新媒体担当和用户沟通的出口,不断抛出新的刺激点吸引用户的目光,引爆全网话题讨论热度,扩大传播影响力。

微博上,天猫双十一广告、热门话题占据微博各主要位置;明星、KOL的宣传攻势一波接一波。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治疗白癜风的药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yang114.com/qtwzyhjq/yxfa/72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