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十四五”期间将通过新建学校、改扩建现有学校等方式,做优学位增量,盘活学位存量,推动基础教育学位扩容提质,预计“十四五”期间增加优质公办基础教育学位超过30万个。
未来5年设置11项发展指标
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
《广州教育规划》明确了“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广州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到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公平卓越、活力创新、开放包容的广州教育新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全面、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广州教育新格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示范城市。
《广州教育规划》综合比照广东省和教育先进城市相关指标,研究设置了11项发展指标,分别是: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小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普通高中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占比、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职业院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国际及港澳台学生。
八大主要任务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全面落实“三全”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生美育素养,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二是完善发展体系,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包括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健全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三是优化资源供给,加强基础教育平衡性。包括加大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深化育人方式改革,促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四是彰显类型特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包括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建设,加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是强化内涵建设,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包括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高校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度。六是加快对外开放,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包括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七是推动技术赋能,建设智慧教育示范区。包括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普及智慧阅读,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共享课堂。八是深化综合改革,激发教育活力与创新。包括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深化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完善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推进教育治理结构改革。基础教育
增加公办基础教育学位超30万个
下一步,将通过新建学校、改扩建现有学校等方式,做优学位增量,盘活学位存量,推动基础教育学位扩容提质,预计“十四五”期间增加优质公办基础教育学位超过30万个。
(滑动查看具体措施)
一是编制实施《广州市公办基础教育学位建设专项规划(-年),系统谋划公办基础教育学位建设,将基础教育学位建设作为未来五年教育的重点工作、重要事项、重大工程强力推进。
高标准新建一批优质学校、改扩建一批老旧学校,调整优化一批民办学校,构建以公办学位为主,民办学位为补充的高质量基础教育学位供给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更加多样的教育需求。
二是继续推进《广州市中小学校三年提升计划收尾工作方案(—年)》,做好三年提升计划收尾工作。同时,谋划广州市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市区两级财政协同发力,持续扩大优质公办中小学学位供给,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补齐教育短板,夯实我市教育发展基础。
此外,结合城市更新、城市规划,做好住宅配套教育设施的统筹协调,加强基础教育学校规划建设。
三是强化教育规划用地、经费、师资保障,确保教育设施按标准配置、及时建设并交付投入使用。
四是加强市级统筹,做好学位建设跟踪督导。市教育局将会同市直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学位建设,督促各区积极落实主体责任,持续增加公办学位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基础教育各学段主要发展方向
在学前教育方面,关键词是普惠优质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举措。
(滑动查看具体措施)
一是高质量地巩固“”成果、多渠道扩大公办幼儿园资源,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二是加强幼儿园课程建设与质量管理。十四五期间,将出台幼儿园课程指南、园长课程管理指导意见,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动态监测督导评估体系,提高保教质量。三是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和公办幼儿园成本分担机制,调整优化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补助标准。通过以上举措,切实保障幼有善育。在义务教育方面,关键词是优质均衡发展。主要有以下举措:
(滑动查看具体措施)
一是办好办强公办义务教育,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供给,进一步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二是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三是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和实施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通过铸牢学校教育主阵地,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落实“双减”的各项举措。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方面的举措,关键词是融合优质发展。
一是健全多元安置网络,提升特殊教育安置水平。让每个特殊孩子都享有合适的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力。二是推动特教班及资源教室规范发展,促进融合教育实验园及实验校内涵发展。三是加强课程开发,建立完整的区域特殊教育发展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四是办好专门教育,致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和公检法司等多方协调联动的运行机制,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教育矫治。普通高中
开展普通高中“校内走班”和“跨校走班”相结合的分层分类教学改革。
在普通高中方面,关键词是优质特色发展。
一是培育一批特色示范高中和若干所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中学校。二是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示范区及示范校建设。三是健全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探索普通高中导师制育人模式。开展普通高中“校内走班”和“跨校走班”相结合的分层分类教学改革。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职业教育
职业本科招生规模不低于高职的10%
一是优化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教体系,更好适应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成长通道的需求。首先是优化体系架构,保持中职规模基本稳定,适度增加高职学位供给,加快建设1-2所职业本科学校,推动职业本科招生规模不低于高职的10%。
(滑动查看详情)
其次是促进纵向贯通,持续深化和探索中高、高本、中本贯通培养改革,提升中职毕业生升学比例,畅通职业教育学生的升学通道。再次是推动横向融通,以高中阶段为重点推动职业教育课程的普及,探索建设综合高中,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提供条件和保障。
二是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创新发展,更好适应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期盼和需求。首先是办好学校和专业,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建好10所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创建6-8所国家优质中职学校;持续推动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所学校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其次是强化支持保障,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广州科技教育城建设,全面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和环境,并强化职业教育在经费、政策、宣传等方面的保障,使职业教育更加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
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好适应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首先是优化供给结构,调整院校布局和专业布局,推动职业院校的主干专业群高度匹配广州重点产业领域。其次是强化多元协同,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产教融合平台,全力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第三是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持续推动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持续探索“岗赛课证”融合改革等,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广州经济社会发展。
国际化教育
到年,全市共培育和创建不少于5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
在“十四五”期间,将遴选校园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国际化元素突出、师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经验丰富、教育教学基础好及质量高的中小学校,培育和创建成为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每年确定15至20所普通中小学(含公、民办)为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建设单位。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效果图
图\广州南沙发布
到年,全市共培育和创建不少于5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鼓励学校开通和完善双语网站、新媒体传播,讲好中国教育故事和广州教育故事。探索以区为单位创建1-2个“国际教育创新样板区”,多维度汇聚国际化教育资源、打造国际素养教育环境,发挥标杆引领效应。
另外,在丰富国际教育供给方面,“十四五”期间,广州将高水平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加快推进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建设。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效果图
图\广州南沙发布
广州12所民办学校更名
更名后学校办学地址、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和办学范围保持不变。
(滑动查看详情)
“广州市白云区培英实验学校”的办学名称变更为“广州市白云区云英实验学校”;“广州白云广附实验学校”的办学名称变更为“广州市白云区金广实验学校;“广州市白云区广园小学实验学校”的办学名称变更为“广州市白云区桃园小学”;“广州市白云区广园小学第二实验学校”的办学名称变更为“广州市白云区广园实验小学”;“广州市广大附属实验小学”的办学名称变更为“广州市白云区庆丰实验学校”;“广州市白云区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的办学名称变更为“广州市白云区华新学校”;“广州市白云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太和实验学校”的办学名称变更为“广州市白云区华赋学校”;“广州白云广雅实验学校”的办学名称变更为“广州市白云区广州云雅实验学校”;“广州市白云区六中珠江学校”的办学名称变更为“广州市白云区珠江实验学校”;“广州市白云区中大附属外国语小学”的办学名称变更为“广州市白云区中黄外国语小学”;“广州市白云区中大附属蓝山外语实验小学”的办学名称变更为“广州市白云区蓝山小学”;“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的办学名称变更为“广州市外语实验学校”;期待未来广州的教育
越来越好
编辑丨钟昕彤
责编丨黄嘉露
校对丨张静
来源丨广州市教育局